Sunday, October 30, 2011

吉兰丹的马来风筝

住在新村的关系,小时候常常看到天空飘着无数的风筝,视线常常被那五颜六色的风筝吸引着,也喜欢看到风筝飘在天上的感觉。由于住在西海岸,看到的都是小型的风筝(laying-layang)。开始接触到更多资讯时,才知道马来风筝(wau)的体积庞大,形状更为吸引人和出色。

随着时代的进步,渐渐的,抬头看看天空,也难得看到风筝的影子。这一次的哥打巴鲁之旅,特地安排了参观马来风筝的制作过程为旅程的一部分。

Pak Shafiebengkel wau坐落在前往Pantai Cahaya Bulan的路上。所以就安排在Pantai Cahaya Bulan的路程里早上去了Pantai Cahaya Bulan看日出,就在回程参观了他的bengkel

网上的资料显示他的bengkel就在Balai Polis Badang的前面,但是,我们在同一条路上徘徊了几趟也看不见他的bengkel。问了附近的居民才知道他的bengkel其实只是一间很不起眼的工作室。旁边种植了许多竹,以用来制作风筝的支架。



我们造访时,Pak Shafie正在里面专心的工作。他沿着描绘好的图案用锐利的工具刀切割,bengkel里没有电灯,Pak Shafie就只是靠着从窗外投射进来的光工作,这绝对是一份考眼力的工作。



游览四周,看到许多不同造型的马来风筝悬挂在工作室里,颜色十分绚丽。马来风筝的图案讲究对称,采用的图案都是以花卉为主。马来风筝的种类繁多,Pak Shafie制作的wauwau bulan, wau merak, wau kucing, wau jala budi, wau payung berekor等等。








马来风筝的制作相当讲究,制作一个大型的马来风筝需要用上整个月的时间。东海岸常常有组织风筝比赛,Pak Shafie制作的马来风筝大部分都是用作比赛的用途,但是,也有一些顾客买来作为一种装饰品挂在家里。由于马来风筝的制作过程费时费神,所以价钱也相对的不菲,但是,若好好保护,一个马来风筝是可以用上一辈子的。

Pak Shafie也感叹,如今哥打巴鲁也只有他一个人制作马来风筝,看来这门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机,看到60多岁的Pak Shafie在工作室里默默耕耘,对他为马来西亚艺术出的一份力感到敬佩。

读者可以从这个网站浏览到不同种类的马来风筝。
http://senivisual1.blogspot.com/2010/02/seni-kraf-wau-khazanah-tradisional.html

Friday, October 21, 2011

吉兰丹的皮影戏

Pak DainGaleri Wayang Kulit在吉兰丹的Simpang 3, Tumpat。不是当地人的我们,走远了,问了很多人,好不容易才来到他的galeri。其实,他的galeri就在路边,只是他的招牌不显眼,很容易就会错过了。





Pak Dain很好客,他很热情的招待我们,向我们讲解皮影戏偶的制作过程和皮影戏的流程。皮影戏偶是用牛皮或羊皮制作的,制作的过程不简单。表演用的戏偶比较大型,会用牛皮制作;比较小型的戏偶会用羊皮制作,用作纪念品或家里的摆设。



皮影戏偶的制作过程
牛皮的味道尤其强烈,在处理方面会很难受。首先,牛皮必须埋在泥土里两个星期,这样大部分的毛就会脱落。之后,就必须刮牛皮,牛皮必须刮洗得十分透彻。这是整个制作过程最重要的步骤,这样在表演时,戏偶上的颜色才能反射在白布上。

之后,就沿着描样,在处理好了的动物皮上,以手工雕刻。不同的线雕花纹需要使用不同的雕刻刀雕刻,有的描样相当复杂,令雕刻的过程相当费时和费神。戏偶的雕刻需要采用镂空的线雕花纹,这种雕纹不但给予优美的造型外观,在表演时也能避免出现大片黑影。完成了雕刻后,就开始为戏偶上色。这样,戏偶就顺利完成了。










皮影戏的表演
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,将皮影木戏偶用灯投射在白布上,木偶上的颜色就会反映在白布上。皮影戏的表演还会配上传统乐器弹奏的音乐和唱功,这样才能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。







Pak Dain有一班为数10多名的学徒,向他学习皮影戏的表演。他们的年龄介于10多岁到60多岁之间。大家就是秉承着对皮影戏的热忱,而聚在一起将这种快要失传的文化延续下去。

Pak Dain说,若不是我们隔天就要离开吉兰丹,他隔天晚一定会为我们安排一场表演。虽然有点遗憾没有办法看到皮影戏的表演,但是,Pak Dain的讲解已经让我们对皮影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。

Pak Dain电话联络时,我还以为他是一位白发斑斑的老年人,见面时,他看来才像4546岁,怎么知道他已经是59岁的退休人士了。他还用了几年的时间写了一本皮影戏的书 – The Kelantan Malay Traditional Shadow Play,让皮影戏的文化续传下去,我们被他对皮影戏的热忱感到动容。

p.s. 好客的Pak Dain因为听见我们路过时没看见招牌,需兜了个圈才到达galeri,而打趣地说要他的学徒们将招牌弄大,好让人们方便看见。

文章:Tsuey Kean
摄影:Chung Yee & Tsuey Kean

Sunday, October 9, 2011

哥打巴鲁 - 茜蒂卡迪查大巴刹(Pasar Siti Khadijah)

茜蒂卡迪查大巴刹(Pasar Siti Khadijah)是哥打巴鲁富有特色的地方。它在1984年建竣,如今已经有27年的历史。上网寻找哥打巴鲁的旅游资料,就会发现大巴刹也被列为旅游景点之一。

若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情,就要从最民生的地点开始,这也是我们踏入这个巴刹的目的。

这个巴刹由马来妇女经营,洋溢着丰富的马来风情。

巴刹的内部设计很独特,底层摆满了逾百个摊档,贩卖蔬果肉类。最具特色的是中间的部分,这里摆满了蔬果摊档,妇女们就坐在平台中央贩卖他们的物品。顾客都很悠闲地选购,这里没有普通巴刹喧哗的声音。二楼是传统的杂货店,售卖干粮,而三楼就有一个小食中心,售卖传统马来美食,嗅到那迎面飘来的食物香味,就会让人无法抗拒,坐下来好好品尝一番。












文章:Tsuey Kean
摄影:Chung Yee & Tsuey Ke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