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ugust 28, 2011

小丑和面具派对


云顶户外游乐园的小丑和面具派对,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这一班小丑大部分都是活泼的年轻人,而戴着面具的都是青春漂亮的美眉们。

美眉们戴上的都是缤纷绚丽的面具,除了神秘,还给人一种活泼时尚的感觉。

时代的锐变,小丑已经不再是辛酸的职业。他们还很有创意地在脸部化妆和在服饰下功夫。除了带给别人欢乐,还要当出色的小丑。

不论老少,基本上都喜欢看到小丑,他们很会变魔术。长长的气球转眼间会变成枪,花,小狗等等可爱的小玩意儿。这一种手艺,看似很简单,若要动手扭时,可真的是手忙脚乱,还要克服很大的心理恐惧感。球被扭破的那一刻,可是十分惊吓的哦!
其实每次看到小丑,都很想从他们的手中拿到一个扭好的气球,但是,他们都会以小孩为主。希望下次见到小丑时,他们能为我扭一个气球,让我寻回一些童真。。。












文章:Tsuey Kean
摄影:Tsuey Kean

Saturday, August 20, 2011

马来西亚酬神戏

最早接触的酬神戏是潮系传统戏剧(潮州人称为大戏)。小时候住家附近有间观音庙,庙宇不大,但却有着非常广阔的空地。这广阔的空地,在观音诞时是非常的热闹。正面面对庙宇的空地中央,就是往往都坐满人的潮剧。小时候,每逢观音诞,最喜欢的节目就是潮剧和乩童起乩。

每次观音诞都会在潮剧棚周围活动,等待起乩的好戏(高潮连连的起乩活动,总是在较夜的时候才开始,较早的时间总是留给人们向神明祈求)。潮剧的周围往往都会围绕着许多的小食档,喜欢买份烤鱿鱼加碗四果汤(潮州人与福建人是这样称呼的,应该是清补凉的一种),坐在正好可望见戏台的位子,边看边吃 (那时的小食很便宜,这样子好像不需要两块钱)。有时候,会站到戏台前,看着乐师们奏乐,及利用戏子们入场的空间,好奇的想要看看戏台的后台,是怎么样的。可惜,可以隐约看见的后台,暗暗的,微弱的黄灯,不足以照亮后台的可见度。一直希望长大了,可以爬上后台,看看里面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。

马来西亚的潮剧,主要是流传自从早期移居的潮人。潮剧潮曲不仅让他们填补简单而空虚的精神生活,也是维系乡梓文化的纽带。移民群体中的艺人和痴情于潮剧的戏迷,经常自发地传唱乡曲,演唱潮剧的折子戏或片段。这是潮剧在异国他乡最初的流传。潮剧在马来西亚所演出的剧目都是照搬中国的传统剧目,演出场所都是在华侨聚居的社区、街坊,或临时搭建礴天舞台。潮州戏班的演出,一般是应酬神尚乐的需要,且带有明显的季节性,每年冬春两季为高峰期。

2010年,这年的九皇爷诞,特地安排了时间,乘机参观Ampang九皇爷的新庙(旧庙翻新),并进行摄影计划。记得这天,刚到达时,新庙也已开始人潮涌现。迎接神明的队伍也陆续抵达,开始准备仪式。各队伍轮流在庙前的旧戏台表演舞狮舞龙,各展其技,参拜神明(庙宇翻新时,个个神像着安置于旧戏台上)。

这戏台是这间九皇爷庙理事们用来举办酬神戏的戏台。每年的九皇爷诞,都会有戏班到这里举行酬神戏的演出。因为今年庙宇翻新的缘故,庙里的神像暂时被供奉在戏台上。九皇爷庙戏台(后称戏台)是座以水泥建成的建筑物,不像很多其他的庙宇,大多是临时搭起的戏棚。Ampang九皇爷的酬神戏,向来多是由筱麒麟福建戏班演出的。跟潮剧一样,马来西亚早期的福建地方戏剧,是随着移民飘洋过海带来的。这些福建籍的华侨,有一些来自戏班艺人,他们组成戏班谋生,在小范围内演出家乡的歌仔戏。而后范围不断扩大,声势不断壮大,每逢迎神赛会或喜庆节日,都会有歌仔戏的演出。

筱麒麟是一个活跃在新、马两地的福建戏班,实质是歌仔戏班。戏班有三四十年的历史,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新加坡新麒麟剧班。现在的当家花旦老板娘林太太(艺名筱金枝),是林金美(成立时的班主当家花旦师娘)的侄女。现在的筱麒麟戏班多在马来西亚演出,戏班有吉隆坡、槟城、新加坡三个班头,戏班里供着三个田元帅。

戏班老板刘臣虎先生是戏班的老板、经纪人,又是演员和编剧。戏班里共有二三十人,其中有正副小生、正副花旦、丑角、老生等专门演员十多人。其中女演员9位,因此男性角色基本上由女演员反串。演员的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之间,年纪最大的就是刘老板本人。演员基本都是马来西亚人,来自新山、怡保、马都吧哈等地,平时没戏时都呆在各自家中,有演戏档期时才由老板召集到一起。戏班与演员不需要书面合同或签约,一切都是口头约定。

演出的期间,戏台不只是演员们的舞台,更是他们生活的地方。前台是歌仔戏演出的地方;后台则是演员们更衣上妆,以及生活的空间。后台的前部分是个空间,演员们用来置放他们的“八宝箱”的地方。这八宝箱(工具箱)装满的是演员的演出的工具,当中包括了化妆品和戏服。有多位演员,更将他们多年来演出的照片悬挂在工具箱的盖上,不知道是用来当上妆时的参考,或是演员们对过去时光的缅怀。后台设有洗手间和木板隔出的房间,铺了地板革供演员们席地而睡。戏班在演戏的季节要马不停蹄地在各地赶场,除了吉隆坡的酬神戏,还要赶马六甲、槟城和新加坡的档期。无论老板还是演员都很辛苦,每到一地大都住在戏台上,席地而睡,老板也不例外。纵使是辛苦,演员却是非常的敬业。开戏前,他们是一丝不苟的在准备,尤其是为自己所演的角色而上妆时。

这是第一次进行对歌仔戏的摄影纪录。在后台,也见识了歌仔戏演员们的敬业。对他们致敬,纵使他们的舞台并不像New York的Broadway或London的West End那样举世闻名;歌仔戏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努力着,演员们在自己的舞台里敬业的演出,让自己发光。传承是传统戏台文化主要的因素。没有了传承,传统戏台文化就会没落。曾经到过位于香港沙田的文化博物馆,他们对传统戏台保育的努力,是值得尊敬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章:Chung Yee
摄影:Chung Yee

Wednesday, August 10, 2011

雪隆广肇会馆关帝庙

关羽简介
关羽(公元160年-219年),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,字云长,河东解良人。在关羽去世后,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,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,被尊称为“关公”。又经历代朝廷褒封,清代时被奉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”,崇为“武圣”。 
后人有流传表扬关羽的诗词:
        汉末才无敌,云长独出群,
        神威能奋武,儒雅更知文。
        天日心如镜,《春秋》义薄云, 
        昭然垂千古,不止冠三分

关帝庙
关帝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。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,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 一座关帝圣殿,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;一尊关公圣像,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;一块青石古碑,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

吉隆坡的关帝庙
吉隆坡关帝庙建于公元1887年,位于谐街雪隆广肇会馆內。这间百年古庙历史悠久,被政府列为受保护建筑。加上位于首都心脏地带,长年香火鼎盛,是善男信女崇敬的庙宇。

眼前这座新颖的庙宇很难让人和百年古庙联想一起,这是因为关帝庙历经百年岁月,在日晒雨淋的摧残下,已呈残垣败瓦,每遇滂沱大雨,几成泽国。因此,于 1994 年发起重修关帝庙工程,于1996 年完工,並以新面貌傲立于首都市中。


虽然拥有现代的外表,庙里的设计古色古香,散发十分浓厚的中华古典气息,庙里收藏了不少十分珍贵的百年历史宝物,如百年匾额、对联、木雕刻等等。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铜香炉、一对铜花瓶和镇庙之宝 - 大关刀。

关帝庙內亦供奉观音菩薩、金花娘娘、何大仙姑、財神、当年太歲、伏虎玄坛、赵公元帥、文昌星君、福德正神、阴阳察理、五方五土龙神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资料来源:
雪隆广肇会馆http://www.kwongsiew.org/
百度知道:关羽简介
互动百科:关帝庙


文章:Tsuey Kean
摄影:Chung Yee & Tsuey Kean